相约这“醴” 合力兴村

2019-04-18

近年来,醴陵市以“百城千镇万村”新农村建设工程为抓手,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,取得了良好的成效。截至2017年底,醴陵市共打造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6个,株洲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个,省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村70个,本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,3个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片;2次获评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先进县(市区)荣誉称号。

 

强化组织,高位推动

 

1.专人专抓 市镇2级均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,全面抓好组织领导工作。市镇村3级共安排50多名责任心强、业务能力强的干部作为专干,负责日常工作。

 

2.专账专管 逐级签订工作责任状,层层分解任务到村到人,建立工作责任和工作进展2本台账,对标对点进行常态化管理。

 

3.专会专议 市镇2级均采取每月1评议、每月1调度的方式,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剖析并解决。

 

  (5).jpg

 

细化方案,典型引路

 

1.出台可操作方案 醴陵市先后出台了《醴陵市美丽乡村建设规划》《醴陵市美丽乡村建设年度方案》《醴陵市美丽乡村建设督查自检工作方案》《醴陵市美丽乡村建设年度方案责任及责任追究制》等一系列的文件,指导和规范美丽乡村建设。

 

2.制订前瞻性规划 聘请专业人员在摸准村情的基础上,结合醴陵市总体布局,对249个村(居)进行全覆盖地因村设计规划,做到了特色明显、产业适宜、美观实用、群众满意。选择在106国道沿线和重点景区周边等区域打造了3条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带,串珠成链。

 

3.坚持基础设施先行 按照政府主导、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原则,多途径筹措美丽乡村建设资金,狠抓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。全面实施农村道路提质、农村水域治理、农村环境整治3个“三年行动”。近年,醴陵市累计投资10多亿元,新改扩建农村公路800多公里,各镇村通畅率和村民小组通达率分别达到100%。全长近100公里的北部旅游扶贫专线,把以“枫林印象”“耿祠荷风”“沩山洞天”“官庄平湖”为重心的“醴北人家”生态休闲旅游产业串珠成链。设立19个乡镇垃圾中转站,添置垃圾收集桶4.2万多个,安装路灯2万多盏,完成了8000多户农户改厕改水,整修水渠400多公里。电视信号、手机通讯、安全用电等实现了村村全覆盖。

 

实化产业,富裕乡村

 

  (4).jpg

 

按照宜农则农、宜林则林、宜经则经的原则,积极打造“一村一品”,让产业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得到发展,让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。在巩固粮食、生猪等优势产业的同时,积极培育特色产业,形成新的增长点。着力打造了油茶、玻璃椒、茶叶、黄桃、莲藕、瓜蒌等10个特色产业。已有17个村建立了60千瓦的光伏发电站,59个村建立了村集体、能人和普通农户共同参与的村级农业产业合作社,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。

 

活化旅游,文明乡风

 

  (1).jpg

 

充分利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的契机,打造观光农业,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发展相结合。

 

1.发展生态旅游 充分利用旅游资源,丰富旅游产品。陶瓷文化游、红色乡村游、赏花垂钓游、寻古探奇游、踏青叙旧游等各种形式的旅游日益火爆。2017年,醴陵市全年接待游客600余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58.16亿元,其中乡村游贡献率30%以上。

 

2.开展文化进村 坚持每年送戏下乡160多场,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和国家的“三农”政策,丰富农民群众生活。全市347个农家书屋,累计添置书籍60多万册,建好了250多个村级文化广场(百姓大舞台),为活跃村民文化生活提供舞台。利用全覆盖农村广播“村村响”等形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倡树文明新风。

 

3.举办节会活动 一是“引会”。成功吸引中国旅游融媒体“红色旅游扶贫湘东行”和全国自驾游携手CCTV及百家媒体走进醴陵沩山镇等地。二是“办会”。举办了“醴北人家”国际山地马拉松比赛。每年组织举办“相约这醴、快乐一夏”“三生三世桃花节”“为荷而来”“舞比快乐”“机动一夏”山野摩托车越野等系列乡村旅游节会。三是“推会”。组织开展旅游摄影大赛、旅游征文等活动,并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宣传旅游节会,扩大醴陵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影响力。
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

在线咨询
联系电话

13808424828